Welcome to HFNMRC
News and Events
[ March 10th, 2023 ] [ Jan. 9, 2023 ] [ April 27th, 2022 ] [ Jan. 1, 2022 ] [ Nov. 1 - Dec. 15, 2021 ] [ May. 20-23, 2021 ] 高磁場核磁共振中心 High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enter (HFNMRC) 乃於民國九十一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(現為:科技部)「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核心設施」的支援下由黃太煌博士設立。民國一○○年併入國科會生技類核心設施「蛋白質結構分析核心設施」繼續服務。自民國一○四年五月一日起,正式納入中研院共用儀器設施,由中央研究院學術儀器處管理。民國一○八年一月一日起將改由陳金榜博士及張七鳳博士共同主持之「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」支持。 成立至今陸續設置高磁場核磁共振儀共有六組,並開放全國各界申請使用:
在自然界存在的同位素中有一半的原子核具有核子自旋(Nuclear Spin),這些原子核就像小磁針,在磁場下會繞著磁場旋轉。當外加之電磁波頻率和旋轉速相同時,電磁波能量被吸收,這就是"核磁共振(NMR)"現象。核磁共振現象為Purcell及Bloch兩位教授於1946首次成功驗證。歷經70年的發展,今天核磁共振除了鑑定小分子結構外,已經是結構基因體及藥物研究的主要技術。 它有以下的優點:
NMR雖然為應用廣泛且功能強大的儀器,但受限於其價值昂貴且維護不易,因此使用上不易普遍。 有鑑於此,本中心的目標為:
|